
起亞49.3%、現代60.9%,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強烈信號!
昨天晚上,看到了一組來自韓系車的數據,令人感到十分詫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為3.7萬輛,大幅減少60.9%。
這樣的下滑,也使得整個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不足1.5%。
緊接著,起亞也同樣公布了第二季度實情,大幅下滑49.3%。整個第二季度,只在中國市場賣了1.6萬輛。
這是難以想象的,要知道以前,韓系汽車可謂是風靡國內市場。誰也沒想到,曾經的韓系汽車,如今在國內市場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和起亞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竟然處于上升狀態(tài),在印度更是實現了17.7的增長。
這是怎么了?其實有兩點原因,
第一,國產汽車的崛起擠壓了韓系乃至日系等進口合資汽車的市場。拿比亞迪舉例,今年上半年賣出了64萬輛,猛增314%。這是什么概念?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僅為56萬輛,這也就意味著國產比亞迪在全球市場上都已經追上了特斯拉。不僅是比亞迪,還有吉利長安等國產,都出現了大幅增長。要知道,當前整個汽車市場其實是處于收縮狀態(tài)的,而收縮狀態(tài)之下,國產卻出現大幅增長,意味著必然擠壓了進口合資們的市場。所以,與其說進口合資不行了,不如說國產汽車今非昔比了,讓我們有了替換進口的底氣。
第二,年輕人的消費心態(tài)變了。以前不管是汽車領域還是鞋服領域,甚至手機領域,都追求所謂的進口,認為進口會有一份額外的“面子”。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發(fā)現,穿國產用國產,反而更令人自信。
其實,汽車領域只是一個縮影。手機領域的變化更為明顯,以前說到高端手機,年輕人想到的都是蘋果三星,但今天的華為小米等國產也一點都不差。今天還看到一組數據,據國內唯品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平臺國產手機消費增長迅猛,小米、榮耀、VIVO等成倍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多來自95后年輕人。
還有鞋服領域,以前年輕人同樣追求阿迪耐克,但如今安踏李寧鴻星爾克等國產在京東唯品會等平臺上均出現了倍數級增長。不得不感嘆,現代起亞等韓系汽車的下滑,其實只是一個市場變化的縮影。
不是進口合資汽車實力創(chuàng)新不好了,而是比亞迪吉利等國產汽車,讓我們有了替換進口的底氣。今天,各個領域的國產正在加速崛起,而伴隨著國產的崛起,我們正迎來一場消費的回流和自信的回歸!